4.7.6.1现场处置程序:
4.7.6.2火灾爆炸产生的污染物专项处置预案
4.7.7事故应急处理和控制措施
泄漏处理一般包括泄漏源控制及泄漏物处理两大部分。
4.7.7.1泄漏处理注意事项:
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应严禁火种;
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4.7.7.2泄漏物控制
如果有可能,可通过控制泄漏源来消除化学品的溢出或泄漏。方法有二类:
在调度的指令下进行,通过关闭有关阀门、停止作业或通过采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方法。
容器发生泄漏后,应采取措施修补和堵塞裂口,制止化学品的进一步泄漏,对整修应急处理是非常关键的。
成功堵漏的因素有四:
接近泄漏点的危险程度
泄漏孔的尺寸
泄漏点处实际或潜在的压力
泄漏物质的特性
4.7.7.3泄漏物处理
泄漏物处置主要有四种方法:
围堤堵截:如果泄漏物为液体,泄漏到场面会四处蔓延扩散,难以收集处理。为此。需要筑堤堵截或引流到安全地点。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外排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
稀释与覆盖:为减少大气污染,通常采用水枪或消防带向有害物蒸汽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使其在安全地带扩散。使用这一技术,将产生大量的被污染水,因此应疏通污水排放系统,确保污染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
对于可燃物,也可在现场施放大量的水蒸汽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
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它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收容:对于大型泄漏,可选择用隔膜将泄漏出的物料收入容器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黄沙、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废弃: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排入污水系统处理。
4.7.7.4人员疏散方案
听到工厂区域需要疏散人员的警报时,工厂区域内的人员迅速、有序地撤离危险区域,并到指定地点结合,从而避免人员伤亡。装置负责人在撤离前,利用最短的时间,关闭该领域内可能会引起更大事故的电源和管道阀门等。
(1)事故现场人员的撤离:
人员自行撤离到上风口处,由当班人员负责清点人数。当班负责人应组织所有人员有秩序地疏散,疏散顺序从最危险地段人员先开始,相互兼顾照应,并根据风向指明集合地点。人员在安全地点集合后,当班负责人清点人数后,向生产主管报告人员情况。发现缺员,应报告所缺员工的姓名和事故前所处位置等。
(2)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
由事故单位负责报警,发出撤离命令,接命令后,当班负责人组织疏散,人员接通知后,自行撤离到上风口处。疏散顺序从最危险地段人员先开始,相互兼顾照应,并根据风向指明集合地点。人员在安全地点集合后,当班负责人清点人数后,向生产主管报告人员情况。发现缺员,应报告所缺员工的姓名和事故前所处位置等。
(3)、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负责抢险和救护的人员在接指挥部通知后,立即带上救护和防护装备赶扑现场,等候调令,听从指挥。由临时负责人分工,分批进入事发点进行抢险或救护。在进入事故点前,临时负责人必须向指挥部报告参加抢修(或救护)人员数量和名单并登记。
抢修(或救护)队完成任务后,临时负责人向指挥部报告任务执行情况以及抢险(或救护)人员安全状况,申请下达撤离命令,指挥部根据事故控制情况,必须做出撤离或继续抢险(或救护)的决定,向抢险(或救护)队下达命令。临时负责人若接撤离命令后,带领抢险(或救护人员)撤离事故点至安全地带,清点人员,向指挥部报告。
(4)、周边区域的单位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当事故危急周边单位、社区时,由指挥部人员向政府以及周边单位书面发送警报。事态严重紧急时,通过指挥部直接联系政府以及周边单位负责人,由总指挥部亲自向政府或负责人发布消息,提出撤离的具体方法和方式。
撤离方式有步行和车辆运输两种。
(5)、撤离方法:
撤离方法中应明确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注意事项、撤离方向和撤离距离。撤离必须是有组织性的。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
应向上风向转移(在车间楼顶等高处设立风向标);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不要在低洼处滞留;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为使疏散工作顺利进行,每个车间应至少有两个畅通无阻的紧急出口,并有明显标志。撤离距离应为上风向1000m以上。
4.7.7.5危险区的隔离
(一)危险区的设定
公司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按危险程度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事故中心区、事故波及区和受影响区。
(1)事故中心区;即距离事故现场0-100m区域。此区域为危险化学品浓度指标高,并伴有爆炸、火灾发生,建筑物设施和设备的损坏,人员急性中毒的危险。
(2)事故波及区:批距离事故现场100-1000m区域。该区域空气中危险化学品浓度较高,造成作用时间长,有可能发生人员或物品的伤害和损坏,或者造成轻度中毒危险。
(3)受影响区:指事故波及区外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该区域可能有从事故中心区和波及区扩散的小剂量危险化学品危害。
(二)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法
为防止无关人员误入现场造成伤害,按危险区的划定,划定事故现场隔离区范围。
(1)事故中心区:以距离事故中心约100m道路口上设置红白色警戒色带标识,写上“事故处理,禁止通行”字样,在圆周每50m距离上设置一个警戒人员。专业警戒人员(保卫处)必须着正规服装,并佩戴印有“警戒”标识字样的袖套。义务警戒人员必须佩戴印有“警戒”标识字样的袖套。若政府其他部门的人员参与警戒,必须着正规服装。
(2)事故波及区:以距事故中心约1000m 道路口上设置红白相间警示色带标识,写上“危险化学品处理,禁止通行”字样,在路口设身着制服带“警戒”标识字样袖套一人。
(三)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
(1)事故中心区外的道路疏导由保卫处负责,在警戒区的道路口上设置“事故处理,禁止通行”字样的标识。并指定人员负责指明道路绕行方向。
(2)事故波及区外道路由政府交通管理部门负责。禁止任何车辆和人员进入,并负责指明道路绕行方向。
4.7.7.6伤员救护原则
(1)发生伤亡事故,抢救、急救工作要分秒必争,及时、果断、正确,不得耽误、拖延;
(2)救护人员进入有毒气体区域必须两人以上分组进行;
(3)救护人员必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护;
(4)救护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了解中毒物质及现场情况,防护器具佩戴齐全;
(5)迅速将伤员抬离现场,搬运方法要正确。
(6)急救方法有人工呼吸、肺部按压等措施。
(7)搬运伤员时需要遵守下列规定:
a根据伤员的伤情,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和工具,注意保护受伤部位;
b呼吸已停止或呼吸微弱以及胸部、背部骨折的伤员,禁止背运,应使用担架或双人抬送。
c搬运时动作要轻,不可强拉,运送要迅速及时,争取时间;
d严重出血的伤员,应采取临时止血包扎措施;
e救护在高处作业的伤员,应采取防止坠落、摔伤措施。
f抢救触电人员必须在脱离电源后进行。
4.7.8.1氰化钠的物化性质
分子式NaCN
分子量:49.0072
白色粒状或熔块。在充分干燥 时无气味,在湿空气中吸湿并分解产生微量的氰化氢气体(苦杏仁气味)。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其水溶液呈强碱性,易水解。在空气存在下其溶液能很快溶解金和银。熔点 563℃。剧毒,LD50(大鼠,经口)6.44mg/kg,最小致死量(人,经口)2.85mg/kg。有腐蚀性。密度:相对密度(水=1):1.60,30%液体氰化钠(水=1):1.2。溶解性:溶于水,微溶于液氨、乙醇、乙醚、苯
稳定性:稳定
外观与性状:白色或灰色粉末状结晶,有微弱的氰化氢气味
危险标记:13(无机剧毒品)
该品属高毒类,人口服致死量约为1~2mg/kg。它的毒性作用是在体内释放氰基(-CN),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Fe3+结合,使细胞色素失去传递电子能力,使呼吸链中断。出现细胞内窒息 引起组织缺氧而致中毒。
4.7.8.2毒性
⒈ 人在吸入高浓度气体或吞服致死剂量氰化钠时,即可停止呼吸,造成猝死。
⒉ 非猝死中毒患者,早期可出现乏力、头昏、头痛、恶心、胸闷、呼吸困难、心慌、意识障碍等表现,甚至并发呼吸衰竭而死亡。
⒊ 严重中毒非瞬间死亡者,其临床表现可分前驱期、呼吸困难期、痉挛期和麻痹期,但由于病情进展快,各期往往不易区分。
4.7.8.3急救
1. 中毒主要由呼吸道吸入其粉尘或氰化氢气体。亦可通过皮肤、消化道吸收引起中毒。人口服氢氰酸0.06克,氰化钠0.1-0.3克即可死亡。
2. 吸入氰化钠粉尘或吸入氰化氢气体,应立即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用解毒剂解毒, 中毒特别严重者呼吸、心跳骤停,按心肺复苏方法进行抢救; 当身上沾上氰化钠粉尘或被氰化钠溶液溅污时,应及时脱去被污的衣物,用清水冲洗皮肤,皮肤灼伤可用3% 的硼酸溶液清洗伤处。
3. 解毒剂的应用
如发生氰化钠中毒,用3%亚硝酸钠10-15ml加入25%葡萄糖溶液40ml静脉缓慢注射。注射完毕后随即用同一针头同一部位即刻缓慢静脉注射50%硫代硫酸钠25-50ml。如误服氰化钠可用10%硫代硫酸钠溶液或1:2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洗胃后给适量硫酸亚铁溶液口服。
4.7.8.4燃爆及消防措施
氰化钠本身不会燃烧, 但易产生剧毒易燃易爆的氰化氢气体,与硝酸盐、亚硝酸盐反应强烈,有爆炸危险。在贮存及运输使用过程中,如发生火灾,可用水、黄砂、干粉灭火机扑救其它物品,切忌冲入氰化钠火灾现场中, 以防止毒水流淌,造成大量中毒。禁用酸碱性或四氯化碳灭火器,消防人员进入火场前,应佩戴好防毒面具。
4.7.8.5液体氰化钠泄漏处理
1、如果车间氰化钠管道法兰片连接处密封垫破损滴漏,由车间操作人员关闭管道阀门,并通知值班长。值班长在接到车间人员报告后,立即通知机修人员到达现场,并安排操作人员对管道进行冲洗,冲洗水收集在塑料桶或其他容器内,送至污水处理站处理。机修人员到现场后,在班长的监护下,进行加固或更换密封垫。
2、如果车间氰化钠管道焊接处泄漏,发现人员立即向值班长报告。值班长接到报告后,立即安排操作人员关闭管道泵、阀门等紧急措施,同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请求启动Ⅱ级响应预案。应急指挥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Ⅱ级响应预案,各应急小组赶赴现场。事故控制组进一步检查机泵、阀门等关、停设备设施,堵漏,切换雨污分流、事故池阀门等措施。事故处理组查明泄漏的原因,对泄漏的管道进行置换、洗消,产生的含氰废水收集至事故池,加硫酸亚铁进行破氰处置。应急监测组监测氰根浓度达标后才能转至污水调节池进一步处理。应急救援组在确保能动火的前提下,穿戴好防护用品对管道进行维修作业,尽快消除污染源。
3、如果氰化钠储罐发生底阀破损,无法关闭造成大量泄漏,发现人员立即向值班长报告。值班长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请求启动Ⅰ级响应预案。应急指挥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Ⅰ级响应预案,各应急小组立即赶赴现场。在指挥长的统一部署下展开工作。
(1)事故控制组用备用橡皮塞或木桩对泄漏点进行堵漏,切断与其他计量罐、反应釜相关联的阀门。切换雨污分流和事故池的阀门。
(2)应急救援组对尚未污染的物料和设备进行转移、隔离。
(3)事故处理组对泄漏至围堰内的少量氰化钠,用应急泵转运至车间计量槽或反应釜暂存。如果泄漏量过大,立即联系曙光化工厂运输部调用氰化钠专用储罐车辆,进行转运,确保氰化钠不能通过雨水管网或地面流至厂外。曙光化工厂运输部联系人:段胜 电话:13965202935
(4)通讯保障组负责通知周边单位石化五建和索隆新材料公司,应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同时联系专家组成员到达现场。
(5)应急保障组在接到指挥部的指令后,立即启用应急器材和防护器材,及时将应急物资送达事故现场。财务部对应急需要的资金提供保障。
(6)应急监测组在接到指挥部的指令后,立即带上必须的分析仪器、药剂,现场对氰化物进行分析,对因氰化钠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不能分析时,及时联系安庆石化或安庆市应急救援中心协助检测。
(7)专家组在接到指挥部的指令后,应立即赶往事故现场,指导事故的控制和抢险救援工作。
4、氰化钠围堰内因冲洗地面而产生的大量含氰废水收集到事故池后,在专家和应急监测组人员的指导下,加入硫酸亚铁进行破氰处理,直至氰根浓度检测在1.0mg/L以下,再用应急泵调至污水调节池进一步处理。
4.7.8.6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时,操作人员必须穿好工作服,戴好手套, 口罩并备好防毒面具, 避免氰化钠直接接触皮肤或吸入氰化钠粉尘。工作结束后,必须用清水或5% 硫代硫酸钠水溶液反复冲洗,并进行沐浴,换上清洁衣服。工作期间严禁饮食、吸烟。
操作时,因氰化钠极易水解(在60℃以上的水溶液生成氨及甲酸钠),在使用氰化钠过程中,氰化钠水溶液温度不宜过高,以防生成甲酸钠影响使用效率。另外,一定浓度的氰化钠水溶液,随放置时间的增加, 氰化钠含量会因水解而降低,这在操作过程中切记并加以注意。
贮存和使用氰化钠过程中,要切记不要与酸类、亚硝酸盐、硝酸盐等物质放置一处, 或者把氰化钠暴露于酸性环境下,这样会降低产品质量和使用效果;也不可长期贮藏在潮湿的环境里和露天堆放, 宜在通风干燥地点贮藏,实行专库或专柜,双人双锁保管,贮存时要进行检验, 定期养护,控制贮存场所的温湿度, 并进行相应的通风或降潮湿措施,贮藏地点要准备相应的防毒口4.7.8.7防护措施
在生产使用、搬运、贮存氰化钠过程中, 为保护作业人员免受伤害,工艺设备要严格密闭,防止泄漏, 并且要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少操作人员与氰化钠接触;岗位要保证良好的通风,减少氰化物粉尘的伤害,生产场所氰化物含量不得超过0.3mg/m³;;卫生设施要齐全,并有急救措施,岗位应配备有专用工作服、手套,防HCN的防毒口罩及防毒面具和氧气呼吸器、洗眼器及MF2-8型干粉灭火器。
五、安全防护
5.5.1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空气中危险化学品浓度超标时或情况不明时,人员必须穿戴防化服和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进入现场。岗位人员紧急撤离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情况紧急时可用湿布捂住口鼻)。环境监测表明空气中有毒气体浓度低于2%时,区域可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头部防护:戴安全帽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做到领口紧、袖口紧、下摆紧、裤腿紧。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脚部防护:穿防酸碱胶靴
其它防护: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撤离人员经喷淋洗消后才能撤出。
5.5.2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
5.5.2.1组织群众按计划、有组织从疏散通道撤离至安全地带。
5.5.2.2发放口罩、毛巾,指导群众捂住口鼻向上风头撤离。
5.5.2.3在事故发生点外安全地带,设立应急避难场所。
5.5.2.4受伤群众安排到就近医院及时治疗。
六、次生灾害防范
6.1由应急监测组对现场环境进行监测,参加救护人员以互助监护为主,必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护原则处理。因不可预见的因素而导致队员受伤的,其他人员发现时必须向指挥部报告,并做出是否申请支援的决定,若申请支援时,由指挥部下达预备队进入事故现场参加的命令。为防止次生灾害,发生以下情况,应急、抢险人员可以先撤离事故现场再报告:
(1)事故已经失控;
(2)个体防护装备已经损坏
(3)出现爆炸和火灾和征兆
6.2发生下列情况,指挥部必须下达让应急、抢险队员撤离的命令:
(1)事故已经失控;
(2)应急、抢险队员个体防护装备损坏
(3)出现爆炸和火灾和征兆
6.3 当环境事故发生后严重影响到了厂内以及受保护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时,应当组织人员疏散,疏散时,遵循以下原则:
6.3.1保证疏散指示标志明显,应急疏散通道出口通畅,应急照明灯能正常使用
6.3.2明确疏散计划,由应急领导小组发出疏散命令后,疏散小组按负责部位进入指定位置,立即组织人员疏散。
6.3.3疏散小组用最快速度通知现场人员,按疏散的方向通道进行疏散。
6.3.4积极配合好有关部门(公安消防队)进行疏散工作,主动汇报事故现场情况。
6.3.5事故现场有被困人员时,疏导人员应劝导被困人员,服从指挥,做到有组织、有秩序地疏散。
6.3.6正确通报、防止混乱。疏导人员首先通知事故现场附近人员先疏散出去,然后视情况公开通报,告诉其他区域人员进行有序疏散,防止不分先后,发生拥挤影响顺利疏散。
6.3.7口头引导疏散。疏导人员要用镇定的语气,呼喊、劝说人们消除恐惧心里,稳定情绪,使大家能够积极配合进行疏散。
6.3.8广播引导疏散。利用广播将发生事故的部位,需疏散人员的区域,安全的区域方向和标志告诉大家,对已被困人员告知他们救生器材的使用方法,自制救生器材的方法。
6.3.9事故现场直接威胁人员安全,疏散组人员采取必要的手段强制疏导,防止出现伤亡事故。在疏散通道的拐弯、叉道等容易走错方向的地方设疏导人员,提示疏散方向,防止误入死胡同或进入危险区域。
6.3.10对疏散出的人员,要加强脱险后的管理,防止脱险人员对财产和未撤离危险区的亲人生命担心而重新返回事故现场。必要时,在进入危险区域的关键部位配备警戒人员。
6.3.11专业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疏导人员若知晓内部被困人员,要迅速报告,介绍被困人员方位、数量。
6.4紧急避难场所
6.4.1选择合适的地区或建筑物为紧急避难场所;
6.4.2做好宣传工作,确保人人了解紧急避难场所的地址,目的和功能;
6.4.3紧急避难场所必须有醒目的标志牌;
6.4.4紧急避难场所不得作为他用。
6.5交通疏导
1.发生严重环境事故时,应急领导小组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汇报事故情况,安排好交通封锁和疏通;
2.设置路障,封锁通往事故现场的道路,防治车辆或者人员再次进入事故现场;
3.配合好进入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小队,确保应急救援小队进出现场自由通畅;
4.引导需经过事故现场的车辆或行人临时绕道,确保车辆行人不受危险物质的伤害。
6.6针对公司可能发生的事故,每年进行一次周边人员应急响应的自身宣传活动。
宣传内容:
1)、公司生产中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健康危害、防护知识等;
2)、公司可能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知识、导致哪些危害和污染,在什么条件下,必须对周边人员进行转移疏散;
3)、人员转移、疏散的原则以及转移过程中的注意安全事项。
4)、对因事故而导致的污染和伤害的处理办法。
7.1 应急终止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造成的危害已经被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7.2 应急终止的程序
(1)由现场各应急小组向指挥部汇报,经现场指挥部批准;
(2)现场指挥长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状态终止后,相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应急指挥部应根据政府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须继续进行为止。
7.3应急终止后的环境监测与评估
(1)由应急指挥办公室负责通知公司各办公室,各科室及车间以及附近周边企业、村庄和社区危险事故已经得到解除;
(2)对现场中暴露的工作人员、应急行动人员和受污染设备进行清洁净化;
(3)由应急指挥办公室负责对于此次发生的环境事故,对起因,过程和结果向公司负责人以及相关部门做详细报告;
(4)全力配合事件调查小组,提供事故详细情况,相关情况的说明以及各监测数据等,并查明事故原因,调查事故造成的损失,明确责任;
(5)对整个环境应急过程评价;并对环境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并向公司领导汇报;
(6)针对此次突发环境事件,总结经验教训,并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7)由各相关负责人对应急仪器、设备及装备进行维护、保养。
8.1、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做好事故的善后工作。
8.2、安置受灾人员,赔偿受灾人员损失。
8.3、对处理事故时产生的消防水和洗消水,集中收集到事故池进行处理。对处理事故时产生的危险固废,委托铜陵市正源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处理。
8.4、组织专家对突发环境事件中长期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下,对受污染生态环境进行恢复。
8.4保险
我公司为员工办理保险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发生重大环境事故后,受灾人员应当视为工伤,享受工伤保险。
为具有应急救援任务的应急救援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以防在救援时受到意外伤害,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
九、应急保障
9.1应急保障计划
公司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上岗培训制度、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检查运输车辆实际运行制度(包括行驶时间、路线,停车地点等内容)、以及定期演练等制度。并定期进行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检查、维护(包括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安全、消防设备、器材及人员防护装备)以保障企业环境安全。
9.2应急资源
9.2.1应急队伍保障
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都负有事故应急的责任,各专业队伍是事故应急的骨干力量,担负着公司内各类事故的和处置工作。
(1)抢险、抢修队
由公司生产部生产骨干、维修工、电工等成员组成。
由生产部副部长负责,指挥事故抢险、抢修任务。
(2)物资供应运输队
经营部负责担负事故抢险、抢修所需物资的供应运输任务。
(3)义务清除污染源队
主要由生产部骨干员工组成。
由生产部副部长负责,担负在突发事故时的火灾扑救和指挥部安排的其他任务(如洗消和抢救伤员等)。
(4)医疗救护队
由公司后勤人员组成。
由公司办公室负责。担负事故过程中受伤、中毒等人员的运送、初步救护处理、治疗、转院等工作。
(5)通讯保障队
由生产部部分电工、仪表工组成。
由生产部(电气、仪表工)负责。平时认真做好线路维修保养工作,保障在发生紧急事故时,通讯线路的畅通无阻
9.2.2应急保障资金
公司在每年的年度预算中给予环保部门充分合理的经费用于公司环境保护和环境安全,不断完善环境应急设施,提升公司的环境风险防范能力。
9.3应急物资保障
应急物资包括信息及器材,各单位应负责每周检查一次,确保完好备用。
9.3.1公司相关信息存放点和保管人:
(1)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周围地区图、工艺流程图
存放地点:公司存档。
保管人:崔文才。
(2)消防设施配置图
存放地点:办公室存档及安环部。
保管人:崔文才 (办公室)、章安村(安环部)。
(3)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存放地点:安环部安全员处
保管人:章安村
(4)公司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存放地点:安环部及生产部
保管人;开志勇
(5)公司事故应急预案
存放地点:公司生产部安全员处
保管人:章安村
9.3.2应急电源、照明
门卫值班室、生产现场及生产带班长均配有手电筒,作为现场紧急撤离时照明用,当发生事故时,单个生产系统必须完全断电或者突然断电时,所有岗位人员由当班班长负责使用应急手电筒有序撤离。在事故的抢险和伤员救护援过程中,由生产部动车车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对事故单位的各个岗位选择性供电,保证应急和照明电源的使用。
9.3.3应急装备、物资、药品
1)抢险抢修装备:
防爆潜水泵两台;千斤顶二个;以及铁锨、洋镐、撬棍、常用五金工具等。
2)个体防护装备
序号 |
名 称 |
数量 |
摆放地点 |
备 注 |
1 |
全身防化服 |
2 |
车间一楼 |
|
2 |
全脸过滤罐式 防毒面具 |
4 |
车间一楼 |
|
3 |
全脸过滤罐式 防毒面具 |
4 |
仓库 |
|
4 |
洗眼器 (带淋浴蓬头) |
2 |
车间上下层装有 |
|
5 |
常用劳保用品 |
若干 |
定期发放到职工手中 |
根据公司劳保用品规定发放 |
3)医疗装备:
车间均备有急救药箱一个,公司备有创口贴、烫伤膏、急救纱布、医用酒精、紫药水、云南白药等等应急临时用品。
9.4应急通信
依据现有资源评估,公司采用以下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一)24小时有效报警装置:
公司内事故报警方式采用内部电话和外部电话(包括手机)线路进行报警,由指挥部根据事态情况向公司内部发布事故消息,做出紧急疏散和撤离等警报。需要向社会和周边发布警报时,由指挥部人员向政府以及周边单位发送警报消息。事态严重紧急时,通过指挥部直接联系政府以及周边单位负责人,由总指挥亲自向政府或负责人发布消息,提出要求组织撤离疏散或者请求援助,随时保持电话联系。
(二)24小时内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
公司应急人员之间采用内部和外部电话(包括手机)线路进行联系,应急小组成员的联系电话必须24小时开机,禁止随意更换电话号码的行为。特殊情况下,电话号码发生变更。必须在变更之日起48小时向公司办公室报告。公司办公室必须在24小时内向各成员和部门发布变更通知。
公司各部门办公室皆有对外直通电话。生产班长以上都有手机联络,方便了通讯联络。
姓 名 |
公司职务 |
办公电话 |
手机号码 |
叶喜来 |
总经理 |
5220968 |
18856230666 |
汪立升 |
副总经理 |
5220061 |
15056212190 |
赵尚书 |
副总经理 |
5860809 |
13856263610 |
开志勇 |
安环部部长 |
5860808 |
13856293577 |
缪振勇 |
电气工程师 |
5220061 |
18155619852 |
朱永辉 |
设备负责人 |
5220965 |
13955914207 |
王冰 |
车间班长助理 |
5860809 |
13955684102 |
赵长军 |
车间班长 |
5860809 |
13637141061 |
杨善东 |
车间班长 |
5860809 |
18712186541 |
朱长余 |
化验室主任 |
5220061 |
18155619851 |
叶 茂 |
仓库主任 |
5220062 |
13856214945 |
陈曙昕 |
办公室主任 |
5860809 |
13033173413 |
值班电话 |
办公室 |
5860809 |
对讲机5频道 |
9.5应急技术
组织有关生产工艺、设备、安全环保等技术人员及相关专家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和应急控制及处置措施提供提出救灾方案、处置办法;指导现场附近居民和抢险人员自身防护,确定人员疏散范围的建议;对环境污染的灾害损失和恢复方案等进行研究评估,并提出相关建议。
9.6其他保障
9.6.1单位互助
与公司邻近的单位鑫祥瑞化工有限公司。长期以来,两公司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由于都是危化品从业单位,能够依据需要,提供其他相应支持。
9.6.2请求政府协调应急力量
当事故扩大化需要外部力量时,报告安庆市环保局、大观区环保局等政府机构,说明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的具体地点及不可控因素,请求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全力支持和救护,主要参与部门有:
a、公司部门
协助公司进行警戒,封锁相关要道,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和污染区。
b、消防队
发生火灾事故时,进行灭火的救护。主要有大观区消防大队(距公司约8km)。
c、环保部门
提供事故时的实时监测和污染区的处理工作。
d、电信部门
保障外部通讯系统的正常运转,能够及时准确发布事故的消息和发布有关命令。
e、医疗单位
提供伤员、中毒救护的治疗服务和现场救护所需要的药品和人员。
f、其他部门
可以提供运输、救护物资的支持
十、预案管理
10.1 预案培训
10.1.1班组级
班组级是及时处理事故、紧急避险、自救互救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事故及早发现、及时上报的关键,一半危险化学品事故在这一层次上能够及时处理而避免,对班组职工开展事故急救处理培训非常重要。每季度开展一次,培训内容:
(1)针对系统(或岗位)可能发生的事故,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进行紧急停车、避险、报警的方法;
(2)针对系统(或岗位)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类别,现场进行紧急救护方法。
(3)针对系统(或岗位)可能发生的事故,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和避免事故扩大化。
(4)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急必须使用的防护装备,学会使用方法。
(5)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学习消防器材和各类设备的使用方法。
(6)掌握公司存在危险化学品特性、健康危害、危险性、急救方法。
10.1.2车间级
以车间主任为首、由各专业管理人员和带班长组成,成员能够熟练使用现场装备、设施等对事故进行可靠控制。它是应急的指挥部与班组级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是事故得到及时可靠处理的关键。每年进行二次培训,内容包括:
(1)包括班组级培训的所有内容。
(2)掌握应急预案,事故时按照预案有条不紊的组织应急。
(3)针对部门实际情况,熟悉如何有效控制事故,避免事故失控和扩大化。
(4)针对可能需要启动公司级应急预案时,部门应采取的各类响应措施(如组织大规模人员疏散、撤离、警戒、隔离、向公司报警等)。
(5)如何启动部门级应急响应程序。
(6)事故控制必须进行的洗消方法。
10.1.3公司级
各单位日常工作把应急中各自应承担的职责纳入工作考核内容,定期检查改进。每年进行一次培训,内容包括:
(1)学习班组级、部门级的所有内容;
(2)熟悉公司级应急预案,事故单位如何进行详细报警,生产部如何接事故警报;
(3)如何启动公司级应急预案程序;
(4)各单位依据应急的职责和分工开展工作;
(5)组织应急物资的调运;
(6)申请外部力量的报警方法,以及发布事故消息,组织周边社区、政府部门的疏散方法等;
(7)事故现场的警戒和隔离,以及事故现场的洗消方法。
10.2、预案演练
公司每年举行二次公司级演练,上半年举行实战演练,下半年举行桌面推演演练,由生产部负责组织。
各部门每季度举行一次单位级实战演练,演练计划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报安环部审核。
10.3预案的修订
在下列情况下,应对应急预案及时修订:
应急预案的修订由应急指挥办公室根据上述情况的变化和原因,向公司领导提出申请,说明修改原因,经授权后组织修订,并将修改后的文件传递给相关部门。预案修订应建立修改记录(包括修改日期、页码、内容、修改人)。
10.4预案备案
公司应急预案经大观区环保局组织专家经评审后,由总经理签署发布并上报大观区环境保护局和安庆市环境保护局备案。
十一、附则
11.1预案的签署和解释
公司应急预案经大观区环保局组织专家经评审后,由总经理签署发布,最终解释权由应急指挥办公室负责解释。
11.2预案的实施
本预案经指挥部组织于修订发布之日起生效。